木箱鼓(Cajon)介紹 |
|||||||||
木箱鼓的發源可能是來自古非洲的一種鼓,後來隨著新大陸的發現,部份非洲人被販賣至南美洲當作奴隸,他們帶著木箱鼓一同流傳到秘魯、古巴等國家,並在南美洲中一帶逐漸流行起來,再經過改良而成為了今日的模樣。開始有人演奏Cajon 這種樂器,大約是在18th世紀末的南美洲秘魯,樂手們都是非裔的黑人奴隸。 坐在上面演奏時用手拍敲木箱前端薄板發聲,聲音類似於爵士鼓,拍打不同的部位就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響,是一種適合即興全方位演出的打擊樂器。而這種打擊樂器被引進到流行音樂之後,使用方式漸漸有彈性與變化。 近年木箱鼓漸漸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尤其是一些街頭音樂表演團體,由於它可以奏出和爵士鼓相近的音色,而且亦比爵士鼓易於攜帶,因而成為近年來不少打擊樂手學習和使用。而木箱鼓在西班牙佛朗明哥和倫巴..等拉丁系音樂中被發揚光大,因此流行音樂中也慢慢地嘗試用木箱鼓來伴奏也得到不少好評。 |
|||||||||
二.基本木箱鼓的外形構造與優點 |
|||||||||
1.攜帶方便:因為體積小重量輕,不像爵士鼓組,有搬運不便的問題。 2.學習簡單:入門門檻低容易上手,只要有節奏感的朋友,不需學過爵士鼓,也能輕鬆表演。 3.經濟實惠:比起整組爵士鼓,木箱鼓顯然是組合輕便減省許多,因此價格上更能夠普便化。 4.功能性廣:木箱鼓除了當樂器演奏出多種音色之外,它還兼具有板凳的功能。 |
|||||||||
三.兩種不同設計的木箱鼓 |
|||||||||
不論何種形狀的木箱鼓,一定會有一個薄的、具有些微彈性的打擊面,此片木板背後會裝有響線或是吉他弦,在敲打這些特定區域時(依響線裝設的位置而有所不同),會發出如爵士小鼓(Snare drum)一般的響音,當然也有些Cajon是沒有裝上響弦,完全是木板音色的。另外面板與弦之間並不會完全貼合,而是留有1mm左右的空隙,讓面板與弦之間能夠充分的震動、發聲。因此有些面板的螺絲還會被刻意放鬆,用人工的方式來調整響線的音色。至於打擊木箱鼓中心時(Bass),要不要帶有響線的音色,依各廠、各型號及個人需求有所不同。因木箱鼓構造的關係,不論打擊何處,多少還是會帶有些許響線的聲音!另外要適應不同的音樂曲風,設計兩種響線介紹如下:
|
|||||||||
四.木箱鼓基礎 5 音色與打法 |
|||||||||
演奏木箱鼓的打擊手主要是利用雙手在木箱鼓不同的位置上拍打以發出聲音,其中可以運用手指製造滾奏、以摩擦力製造輪奏、以手掌不同的部份或以特定的姿勢敲打,以做出不同的聲效;甚至亦可以利用腳掌或道具(如腳踏板)等營造不同的音色。
|
|||||||||
五.練習姿勢 |
|||||||||
|
|||||||||
六.木箱鼓其他要點 |
|||||||||
|
|||||||||
在國外許多表演的場合,例如街頭、音樂酒吧、沒有電源的演唱會等,時常可以看到木箱鼓的身影。在國內木箱鼓已是許多大專院校的音樂社團的必備伴奏樂器,另外在婚宴、節慶等場合,一些時常跑場子的表演者已經放棄使用佔空間而又笨重的爵士鼓,改成以木箱鼓演奏了。 某些程度上來說,木箱鼓的音色是在模仿爵士鼓的,至少Bass & Slap的音色是如此。當然不是說用木箱鼓就能完全取代爵士鼓,只能在臨時場合或是小空間舞台代替爵士鼓,畢竟這兩者在音色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只能說類爵士鼓)。只是說如果您想學習一種新的打擊樂器,又要考慮地方夠不夠大、價錢貴不貴、會不會吵到鄰居、攜帶的便利性、又想要有基本的音色變化…等等一堆問題,相較於爵士鼓,木箱鼓cajon是比較容易上手的(木箱鼓不論是外型、演奏方式…,近幾年還在不斷地變化當中,可以說是一款潛能還沒有被完全發掘的一種樂器型式。 不論男女老幼,即使沒有任何的音樂基礎、看不懂五線譜,只要學習基本的節奏、手法、動作等概念,與再配合自我練習,就可以木箱鼓進行歌曲伴奏或獨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