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即興演奏(improvise) |
|
爵士樂可以說是演奏者的藝術呈現,雖然演奏者常在作曲者的指導之下演出,但是演奏者必須具備相當高深的技巧與原創性來進行即興表演。樂手以即興的方式去詮釋主旋律,手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裝飾和絃,甚至從原始的和絃中發明自己的變奏和絃方式演奏。 一.即興演奏原則 |
|
很多人認為即興應該是隨爵士鼓手的感覺亂打一通,它依然有它的脈絡可尋。爵士樂通用的演奏格式,就是主題→即興→主題再現,即興的部份是最重要的,這提供了爵士樂手相當的空間,來充分發揮音樂上的組織架構能力,換句話說,即興不是隨便來秀一下,不想玩了就下去,而是一旦進入即興的段落,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演奏者。而演奏者該如何用爵士鼓說出一段精彩的音樂故事,就是評斷爵士音樂家功力高低的標準。爵士樂中的即興演奏,從變化最多、挑戰性範圍最大、難度最高的爵士音樂著手是最終的目標,也是一般高階爵士鼓手的夢想。 一個樂團中,有人負責主旋律、有人負責和弦伴奏,但此種表現模式長期下來會覺得乏善可陳。而即興是音樂領域裡最自由、也最能充分展現自我的表達方式,學好即興演奏可以讓技巧更純熟,更可以讓過門樂句豐富。即興是指創作與表演的同步進行,因此爵士樂手往往是一邊演奏一邊即席創作的。但大多數爵士,是在預先設定的伴奏和聲下進行的。 樂手們事先就速度、調式、和聲行進達成一致,在演奏過程中再以此為基礎發展自己的旋律與伴奏。這個事先設定的和聲框架通常是取自於大家都熟悉的主體旋律的和弦模式。然而,即興演奏實際上除了在和聲框架,與這段初始的主題旋律有相同處之外,其他基本上無共同之處。 比如說爵士樂手經常套用流行樂曲的和聲來創作自己的主題旋律,以此作為一個跳板。演出時先演奏這段自編的主題,然後再以這個和聲框架來即興。 在音樂會的當時,鼓手的一陣鼓的激動獨奏,總是吸引大家的目光。但是鼓手的打擊必須與音樂線條配合,所以音樂的選擇上仍需多加思考,否則會出現律動與主旋律相衝突的錯誤音感。 爵士樂手即興演奏,有些不成文的法則是很有幫助的,這些規則使得每位樂手們不用彩排就能在一塊共同表演:
|
|
二.樂團編制 |
|
爵士樂團的編制也極富彈性。例如鋼琴演奏者可以獨奏,可以搭配一個小號手進行二重奏,或是加上貝斯手和鼓手各一名進行3重奏。爵士樂團的編制可以4重、5重、6重地延伸下去。旋律的部份視需要搭配簧管、銅管或是絃樂器、節奏的部份則以貝斯和鼓為主,如此的編制可以擴大到所謂的 Big Band,也就是爵士大型樂團,以12名至18名樂手為主。 |
|
三.即興演奏模式 |
|
|
|
四.4與8小節交替即興演奏 |
|
在40∼50年代的爵士樂風格中,鼓手與樂隊的其他成員之間進行Trading Fours或Trading Eights是很普遍的。 什麼叫Trading Fours或Trading Eights呢?就是獨奏樂手有時會以每8小節為基礎交替即興演奏,第一位樂手演奏完一個8小節的即興,然後第2位接著上,然後第3位......,此模式被稱為Trading Eights,假如以4小節為單位,輪流交替即興演奏,此模式就稱作Trading Fours。 獨奏樂手在節奏組的伴奏下,先演奏完一個4小節或8小節,接著各樂手輪流停下來,但是主題旋律標準化的和絃照常行進,一般最後單獨由鼓手完成下面4小節或8小節或16小節的即興,各樂手再回到主題旋律一起彈奏。 樂手不演奏時也不是說可以開小差的,一般都會默默地數拍子,想想和聲進行到哪了。不管鼓手的獨奏有多複雜或出乎意料,在4小節或8小節結束時,每位樂手都知道節拍與和聲轉換的確切位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