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鼓手往往會習慣於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打擊法而一成不變。但是,如果我們願意細細檢視學習方法,將會恍然大悟,一看似平淡無奇的轉換,就在不知不覺間,挖掘出自己無限的潛力! 希望這2篇小故事能鼓勵正在辛苦進步的你! 故事1 大師與學生 |
|
一位音樂系的學生走進練習室。鋼琴上,擺放著一份全新的樂譜。「超高難度......」他翻動著,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盡。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指導教授之後,他不知道,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 勉強打起精神,他開始用十隻手指頭奮戰、奮戰、奮戰琴音蓋住了練習室外、教授走來的腳步聲。指導教授是個極有名的鋼琴大師。授課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練了一個星期,第二週上課時正準備中,沒想到教授又給了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功課,教授提也沒提。學生再次掙扎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戰。 第三週,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剋死,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面臨難上兩倍的譜,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週的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愈來愈不安、沮喪及氣餒。教授走進練習室。 學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教授沒開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樂譜,交給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眼神望著學生。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訝異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 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仍然,學生出現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學生怔怔地看著老師,說不出話來。「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份,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程度。」教授-鋼琴大師,緩緩地說著。 其實「不可能根本不存在,有的只是暫時還沒想到方法。」一切都只是那些繫住自我的鐵鏈在作祟。除了依循你習以為常的練習方式之外,還有不同的選擇,可以運用內在的潛力掙開消極習慣的綑綁, 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投入另一個嶄新的積極環境中,讓自己的潛能得以發揮。 你的潛力是否正被現實一成不變的環境所吞噬?如果不知道怎樣可以改變自己的消極習慣,發揮自己的潛能,建議你跟成功的老師學習,加入成功的音樂團隊,讓他們來影響你。想要改變環境的您,先改變自己,相信自己也有別人所看不到的潛力。 |
|
故事2 上課睡覺的女人 (馬任重╱板橋社區大學講師) |
|
我搞不懂,有人「敢」在我的歌唱課上,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這是「我的」課ㄟ!我是「名師」ㄟ!這真是過分!怎麼可以這樣!這個四十出頭的女人在剛開學沒多久,就開始睡給我看,而且每次上課必睡。
有一次上課時,你要大家自我介紹!你知道嗎?我幾乎當場崩潰,每個同學都可以聊聊他們美滿的家庭,我呢?要我說甚麼?
我要如何告訴別人我的遭遇? 一個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如果可以,還是要多一點寬容吧! |
|
故事3 生命是罐頭,膽量是開罐器 |
|
譚頓是一個喜歡拉琴的年輕人, 可是他剛到美國時, 卻必須到街頭拉小提琴賣藝來賺錢。事實上,在街頭拉琴賣藝跟擺地攤沒兩樣, 都必須爭個好地盤才會有人潮、才會賺錢;而地段差的地方,當然生意就較差囉! 很幸運地,譚頓和一位認識的黑人琴手, 一起爭到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一家商業銀行的門口,那裡的人潮好多哦!過了好一段時日,譚頓賺到了不少錢之後,就和黑人琴手道別,因他想進入大學進修,在音樂學府裡拜師學藝,也和琴技高超的同學們互相切磋;於是,譚頓將全部時間和精神,投注在提升音樂素養和琴藝之中。在大學裡,雖然譚頓不像以前在街頭拉琴一樣賺很多錢,但他的眼光超越金錢,轉而投向那更遠大的目標和未來。 10年後,譚頓有一次路過那家商業銀行,也發現昔日老友--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賺錢的地盤」拉琴,而他的表情一如往昔,臉上露著得意、滿足與陶醉。當黑人琴手看見譚頓突然出現時,很高興地停下拉琴的手,熱絡地說道:兄弟啊,好久沒見啦,你現在在哪裡拉琴啊?譚頓回答了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廳名字,但黑人琴手反問道: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個好地盤、也很好賺錢嗎? 「還好啦,生意還不錯啦!」譚頓沒有明說,只淡淡地說著。那黑人哪裡知道,10年後的譚頓,已經是一位國際知名的音樂家,他經常應邀在著名的音樂廳中登台獻藝,而不是只在門口拉琴賣藝呀! 我們會不會也像黑人琴手一樣,一直死守著「最賺錢的地盤」而不放,甚至還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我們的才華、我們的潛力、我們的前程,會不會因死守著「最賺錢的地盤」,而白白地斷送掉? 人,必須懂得即時抽手,離開那看似最賺錢,卻不再進步的地方; 人,必須鼓起勇氣,不斷學習,再去開創生命的另一高峰啊! 船,停泊在港內,是十分安全,但,船的建造,豈是為了停泊在港內? 假如我們「沒鬥志、不爭氣」,我們就沒有資格要求別人一定要瞧得起我們。 生命是罐頭,膽量是開罐器,我們要握著有膽量的開罐器,才能打開生命的罐,也才能品嚐裡頭的甜美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