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 鼓:先將大鼓置於地上,調整大鼓腳長短讓大鼓外側鼓框離地1~2吋,可以增加共鳴度。還要注意大鼓腳座要固定好在厚地毯上(磁磚地不宜),才能避免腳踩大鼓踏板的時候,大鼓越跑越遠。
-
鼓 椅:演奏前要檢查確定坐的高度舒服外。大鼓或Hi-Hat也可以用繩子連接在鼓椅腳,來固定大鼓與Hi-Hat鈸架。
-
Hi-Hat:其Top鈸的鈸夾頭,內側看不見的中空金屬固定螺帽旋鈕,打久有時候會鬆脫,演奏前要檢查確定。也要注意Hi-Hat鈸架要固定好,才能避免腳踩Hi-Hat踏板的時候,Hi-Hat越跑越遠。
-
鼓踏槌鬆緊度:彈簧的鬆緊度要看個人的習慣,調鬆踩起來比較不費力但速度較慢,太緊腳很容易累,要試過多次才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彈性。
-
鼓踏槌的高度:鼓槌打到鼓皮的正中心或比中心高一點的地方大鼓聲音會有所不同,請依需要調整。
-
鼓槌踏的角度:當放鬆踏板時,鼓槌向後揮的角度以不碰到腳褲管為準,所以鼓手如果穿喇叭褲,則褲管口要夾起來。
-
Tom Tom 角度:以將鼓棒最自然輕鬆的打在鼓面時,鼓棒高於鼓框(Hoops)一吋的高度為準。角度過大(傾斜)無法發揮打擊力道,容易將鼓皮打凹,而且如果用束棒或鋼絲鼓刷則會有將鼓皮戳破的危險,而角度過小(水平),鼓棒容易打到鼓框。
-
調音與架鼓通常很耗時,各鼓手架鼓方式最好差異不要太多,否則一場特會同時有多位鼓手上場演奏的場合,光架鼓就手忙腳亂。
-
對鼓的保養程度都會影響音色的表現,如果放鼓的地方是個極為潮濕的地方,鼓較容易變形,進而影響樂器本身的音色與壽命。
-
擺設鼓的地方也要避免日曬,因為日光直接照射在鼓皮或鼓的塑膠材質部分,則容易變質並剝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