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架構



感謝祢在我跌倒時幫助我

感謝當我心思念

不斷地賜給我完全的平安

把詩歌分成歌詞與旋律2部份來看

1.歌詞方面

簡單的說就是敘述一個故事,所有的歌曲裡最能引起共鳴的還是歌詞裡的愛(love),尤其詩歌是從基督的大愛闡述,會發現更容易引起共鳴了。

2.旋律方面

音樂是非常抽象的,當我們看到樂譜時,很難知道它在講什麼。音符寫得再漂亮,也很難想像它在講什麼,因為音樂是抽象的,我們要把故事講到歌裡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想辦法規劃在一個歌曲架構(from)裡就比較簡單了。


一.整體的結構

1.可分成前奏(Intro.) 

前奏是如何產生呢?通常是簡單彈奏歌曲某一段旋律,或是主和絃,也可以直接用主和絃當前奏,也可用某一段和弦進行,搭配樂器的分解和弦來做為開端。主要功能是帶領聽者進入歌曲,讓他們的耳朵暖身。

2.正歌(Verse)

功能是展開主要歌曲旋律,和絃與旋律通常維持不變,重金屬搖滾可以在Verse之後隨意加一些效果器的音效,或是突然在進入副歌之前來一個大聲吼叫....等等。

3.副歌(Chorus)

是故事的轉折也是曲子轉折處,可用升Key、用節奏、過門烘托。

4.橋段(Bridge)

這個主要的功能是讓聽者在聽了副歌之後,能讓耳朵有不同的新鮮感,可以用 Solo 表現,也可以用節奏潤飾代替。

5.尾奏(Ending)

主要功能是結束一首歌,也就是故事的結局,有時候可以用不停的副歌重複,然後以音量控制把歌曲從原來的聲量逐漸調到零,一首歌的結尾就用漸漸小聲的方法。如果這首歌的前奏處理得非常的好,也可以前後呼應,就用前奏的旋律放在尾奏。

6.獨立間奏(Break)

就是歌曲在歌唱部分段落結束之後,通常會有一段沒有歌手唱歌的純音樂演奏部分,也可能單獨用爵士鼓Solo呈現,這就是所謂的Break。如果沒有Break來將歌曲不間斷的延續,一首歌放完了先停下來,接著新歌再出來的方式,如此則較不連貫沒有整體感。


二.段落的基本架構 (Form)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段落架構

1.A曲式一段體:直接敘述一個故事簡單明瞭。

2.AB曲式兩段體:AB是兩個不同的段落,A段的東西是直接了段的描述完畢,到B段才把它講出來,早期的名謠大概就是這樣,不管是Jazz或一般歌曲都是會出現的。

3.ABA曲式三段體:ABA的曲子很多,很多曲子都喜歡用這個長的架構來作曲。

4.AABA曲式四段體:一般來講我們在AABA架構時,有一個蠻有趣的現象,主打的那句歌都會放在B段,當然我們的歌不止只有AABA也有C段,但是B段在AABA來講,是相當重要的,打歌就是在那一句上的呈現,有些歌的前奏是其實就是B段。被運用到Jazz的AABA曲式相當多,它的發展是從ABA發展過來的。

5. 12個小節Blues from:這是黑人在講故事的一個方式一個邏輯,它的架構是很特別的,但熟悉Jazz的人可能會較熟悉,它是廣泛的被運用到Jazz裡的。

一般作曲家寫歌時,先拿一枝筆在五線譜上把A段設計好,寫上小節線,反覆8小節,跳到B段8小節,再跳到A段8小節,共32小節,這就是用來做歌的From。再把和弦填上去,A段的Chord,再B段給它調性的改變,B段成為完全不同的歌曲,先把歌的架構先規劃出來。


三.曲子開頭方式

如果沒有指揮,曲子的開頭可能混亂不齊,下列提供幾種方式供參考:

1.看牧師或主領的手勢。

2.由司琴以點頭或眼色指示。

3.以微音量(Fade in)下歌,例如輪鈸或者風鈴呈現。

4.以其他各樣樂器Solo或是和弦或是特殊音效約定幾小節後同時下歌。

5.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大都由鼓手以鼓棒交互敲擊或敲 Hi-Hat 讀數進入,至於要敲幾下,而這就得依曲子由第幾拍出來而決定。一般情況下,在同一首曲子中,各小節的拍數,應該要完全一樣,樂曲開頭部分都是從第1小節的第1拍的正拍開始的,而且各小節的拍數完全一樣,這種叫強起小節(強起樂曲,強起拍),在此Sign次數就是4次。

6.有一種起拍不是由第1小節第1拍的正拍開始,而是由別的拍開始,總之不是第一小節的正拍開始,都叫弱起小節(弱起樂曲,弱起拍)。曲子由第4拍起拍,Sign 次數就是3次。曲子由第3拍起拍,Sign次數就是2次。曲子由第4拍起拍,Sign次數就是3次。曲子由第1拍入,Sign次數就是4次。曲子由第2拍起拍,Sign次數就是5次。因為Sign 1次無法決定速度,所以Sign次數最少2次,最多5次。

7.另外在爵士或拉丁音樂的引奏(Sign)次數大都是2小節│1--2--│1234│。


四.曲子結尾(Ending)方式

以下是幾種常用的方式:

1.同時停下來以休止符結尾。

2.漸慢(Rit)以輪鈸滾奏柔性結尾。

3.裝飾音過門結尾。

4.齊奏(Unison)隆重盛大結尾。

5.聲音漸小(Fade out)以息音結尾。

6.自由過門(Adlib)結尾。

7.橋段(Birdge)銜接新曲結尾。


五.獨自間奏(Break)

簡言之就是兩首歌曲中間銜接的部分,在第一首歌曲結束之後,通常會有一段純音樂演奏部分,這就是所謂的Break。如果沒有Break來將歌曲不間斷的延續,一首歌放完了先停下來,接著新歌再出來的方式,如此則較不連貫沒有整體感。

傳統的領詩方法是唱完一首詩歌,便停下來分享幾句畫或幾句祈禱,再唱或轉唱另一首詩歌,歌曲與歌曲之間並沒有相連或轉接編排。現代的領詩方法,在整個敬拜讚美時間裡沒有因歌曲的轉接而停頓下來,反而加入了很多音樂技巧和音樂,讓音樂的結構使整個聚會更一氣呵成。

歌曲的間奏通常是有一定的難度,要有編排和有層次的歌曲轉接,而達至預期的氣氛和效果,必須在編曲下功夫去創新構思和排練。

1.雄厚、壯麗結束常用於最後一首快歌或唱最後一首歌的完結方法,要達到壯麗(Grand)的效果,每樣樂器必須奏出密集加上整全和弦(Full Chord)作結束。

2.重複最後一句
這是最簡單的結束方法,通常會在重複的最後一句漸漸減慢結束,如要接下一首歌,彈出前奏便可。

3.要領敬拜者的刻意安排,下一首歌曲出來之前,先彈奏首句旋律之和弦。

4.下一首歌曲出來之前,與下一首歌首句歌詞相同,或近似旋律的歌一起連續接唱。

5.也可能單獨以爵士鼓加入過門或是Solo呈現。

6.轉入下一首歌的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