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奏與頭尾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神的愛融化現場各角落

一.樂曲引奏(Sign in  或 Count off)

1.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大都由鼓手以鼓棒交互敲擊或敲 Hi-Hat 讀數進入,至於要敲幾下,而這就得依曲子由第幾拍出來而決定。

2.一般情況下,在同一首曲子中,各小節的拍數,應該要完全一樣,樂曲開頭部分都是從第1小節的第1拍的正拍開始的,而且各小節的拍數完全一樣,這種叫強起小節(強起樂曲,強起拍),在此Sign次數就是4次,Sign次數最少2次,最多5次。

3.起拍不是由第1小節第1拍的正拍開始,而是由別的拍開始都叫起小節(弱起樂曲,弱起拍)。

1)曲子由第1拍起拍:Sign 次數就是4次。

2)曲子由第2拍起拍:Sign 次數就是5次。

(Sign 1次無法決定速度)

3)曲子由第3拍起拍:Sign 次數就是2次。

4)曲子由第4拍起拍:Sign 次數就是3次。

5)爵士或拉丁樂:Sign次數多為8拍(2小節敲6次。

│ 1 - 2 - │ 1 2 3 4 │


二.樂曲開頭


指揮是樂團或合唱團的靈魂人物,主要在控制速度、節奏和表情,至於如何配合請參考指揮的方式。如果沒有指揮,樂曲一開始之後,樂團可能混亂參差不齊,下列提供幾種方式可以解決問題,樂曲與樂曲的銜接也可參考:

1.領會者或歌者如有引言,先約定述及特別之字詞後入引奏或入歌。

2.依領會者或歌者的明確手勢入歌請參考手勢的運用。

3.樂曲與樂曲之間安排小歡呼,小歡呼當下由鼓手敲 Hi-Hat 引奏入歌。

4.由鼓手藉由鼓棒交互敲擊、敲 Hi-Hat 、嘴大聲喊出、點頭或是用手以樂曲之速度讀數進入,又稱引奏(Sign in)。

5.由鼓手以過門串接或以其他樂器Solo下歌。

6.由樂團團長以點頭或眼色指示下歌。

7.樂手演奏反復演奏樂曲最後2~4小節,等適當時間點入歌。

8.某樂器以微音量(Fade in)下歌,例如輪鈸或者風鈴呈現。

9.和弦或是特殊音效約定幾小節後同時下歌。


三.樂曲銜接

很多時候不同曲子需要銜接在一起,兩曲之間形成橋段(The bridge),橋段可以安排歡呼、獨奏、過門、現場互動、一段感言....等等。可以是一段比正常音量較大或較小的區域,長度大約1~16小節(Bar),也可以讓橋段音樂和前奏是一樣的,可以是樂句演奏、可以是演唱,也可以是獨唱。但是樂手必須加強各種不同的銜接方式運用,依照所學的技巧及經驗,巧妙的讓不同性質的2首樂曲平順串聯,比如說:

1.兩曲不同調性:F調 → G調(升 Key)。

2.兩曲不同速度: Bpm=100→120。

3.兩曲不同節奏:8 Beat Rock 節奏 → 3 連音Slow Rock 節奏。

4.兩曲強度落差極大:音樂張力強度小 → 音樂張力強度強而有力。

5.兩曲不同拍數:3/4拍子 → 4/4拍子,或是3/4拍子 → 6/8拍子。

6.兩曲不同音樂情境:感性 → 喜樂。

曲子的銜接一般由有經驗的樂手擔當,有編曲經驗者較能隨心所欲,也需要具有創意才不會落入俗套,有道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四.結尾方式(Outro、Ending)

1.同時停下來以休止符結尾。

2.漸慢(Rit)以輪鈸滾奏柔性結尾。

3.裝飾音過門結尾。

4.有句形的齊奏結束(Unison),可以是隆重盛大結尾。

5.聲音漸小(Fade out)以息音結尾。

6.鼓停音樂繼續。

7.音樂停只剩鼓。

8.自由過門(Adlib)結尾。

9.橋段(Birdge)銜接新曲結尾。

其實聽音樂媒體跟現場演奏來比較的話,有時會有許多出入,因為現場演奏會比較隨實際情況做變化,這要依有經驗的樂手與鼓手默契的處理方式來結束,這時鼓手的打法在這裡就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