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認知


台上牧師 歌者 樂手是敬拜的器皿

台下的會眾揚手舉目榮耀祂

父以愛觸摸地上呼求祂的人

在音樂的服事事工上要警醒的是,參加敬拜團不是一件隨便的事情,不是服事事工,不是服事人,而是服事神,在表象來看其差別很細微。

舉例而言,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內在開始服事的時候是服事事工,而不是服事神。

一般會眾以為唱詩歌時才是敬拜,常常將敬拜與音樂畫上等號,年輕人喜歡節奏輕快的旋律,年長者喜歡緩慢穩的詩歌。有人會認為某敬拜團音樂素質優秀,也有人會認為某敬拜團很出名,音樂媒體出版很多,很多人會因著喜好與比較的心態而忽略了敬拜的本質。

敬拜不一定是音樂的方式,而是一個極大範圍,包括生活方式與心理的態度....,音樂與敬拜相比,音樂是一個小催化劑,所以音樂好不好,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敬拜比音樂大得多。

有的人在唱詩當中與神相遇,有的人可能在禱告當中與神相遇,有人可能在聽講道當中與神相遇,在任何的聚會當中都有可能與神相遇,或是可能在個人安靜當中與神相遇,當然也有可能是在開車當中與神相遇。

很多人星期主日聚會,抱持參加音樂舞台劇的心情,牧師與敬拜團是演員,甚至需要接受台下會眾的比較論斷,如前所提因著好惡心態而忽略了敬拜,可能是一般人角色的認知有問題。

換個角度來說,應該神才是觀眾,會眾才是演員,牧師與敬拜團是神在聚會中所使用的器皿,牧師的訊息與敬拜團的音樂詩歌是神在聚會中所使用的軟體,神使用這樣的器皿與軟體引導會眾敬拜讚美,祂才是觀眾,祂在乎的是我們的心意。

與神相遇我們不一定哭,可能會笑,可能會發出奇特的聲音,可能會說方言,可能聖靈會充滿,可能會得到金粉。我們感受到神在我身上的那個力量,這些都是與神相遇最明顯有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