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手與譜
凡事神造就人
照秩序行 順從 不叫人有妨礙
放心 不受虧損 充足
謙虛 長進 感謝 順服 放膽
不怕敵人 不可結黨 歡喜 寬容
凡事神造就人
照秩序行 順從 不叫人有妨礙
放心 不受虧損 充足
謙虛 長進 感謝 順服 放膽
不怕敵人 不可結黨 歡喜 寬容
試問不會看譜能記住幾首歌曲?所以學習認識鼓譜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鼓譜有很多不一樣的格式,沒有統一的寫法,有的寫法是手跟腳的部份分開,有的寫法是符桿會從上往下連在一起…也有符桿從下往上連的,習慣性的適應一種寫法,忽然換成另外一種鼓譜,就會不知所措,只能靠更多的鼓譜來練習。
所以在表演每一首曲子之前,每個節奏部必須先把自己負責的部分練習到不為任何事所動,然後由能觀察全團樂手來使全體合一協調,才能演奏完成一首曲子。打擊樂課程真的可以帶我們去以不同的方向與角度,思考創新不同的事情。
I 如果有現成鼓譜可參考
1.鼓譜拿到手之後,先試試看自己是否能唱出來,我們稱為唱譜。歌手要唱出曲子的音調,而鼓手對鼓的音色與節奏也需要輕易朗朗唱出口來,如果有困難,就要找出癥結與瓶頸加以練習,因為打擊手唱譜在學習鼓的打擊過程中是很重要的。
2.依聚會的用途與目的與主領的要求,考慮採用各種不同曲風、節奏、速度、過門的可行性。
3.注意歌曲中的節奏模式(groove),尤其是搖滾樂。groove是指樂團的節奏模式,包括鍵盤、節奏樂器、吉他、貝斯、節奏鼓所合構成的固定節奏模式,並一直出現在樂曲中。
I 當詩歌只有歌譜供參考
1.先熟悉旋律,學會怎麼唱,了解詞曲要表達的是什麼。
2.體會歌詞意境,了解詩歌的用途與目的。
3.參考鋼琴譜的彈法與鍵盤和弦,找出過門(Fill in)的靈感。
4.找到歌曲的音符與節奏律動,決定曲風、節奏、過門打法。
5.曲子太多細節死記不來,惟有將重要之音符細節記錄在歌譜或空白五線譜上,演奏時較不會出現缺失。
6.同樣的樂曲,每個人音樂背景不同,所演奏詮釋出來的音樂層次都不會一樣。
7.鼓的部分也不一定完全照譜宣科,而要視實際需要作臨場變化演奏。
8.國外作曲家寫歌時大都先有和弦架構再譜曲,這一點可能與國內作曲者寫曲方式不同,所以演奏翻譯歌曲時,其精髓與韻味會不一樣(請參考本站歌曲的架構)。
上述是一般聽音樂時的潛移默化的學習法,但是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是更不能少的。
I 在大樂團中的不同做法
有趣的是在一個大樂團中,樂手手中的樂譜是分譜,打擊樂曲動輒三、四部;也就是說,第一部打擊手手中的譜只填寫了第一部要表演出的節奏,依此類推。這跟唱詩歌時拿到的合唱譜不一樣;合唱譜裡面通常是把所有聲部同時寫在一排五線譜上,所以練習時可以看見樂曲進行中的任一刻其他聲部要唱出的旋律和節奏。如果眼中只看到自己分譜的內容時,馬上面臨到的問題就是沒有辦法想像出曲子的全貌,從譜上可以看見自己要演出的節奏,卻不能明確的知道其他的聲部要演奏出什麼音符來。
這種演奏練習對打擊譜不熟的樂手來說,是一個挑戰。打擊手必須完全仰賴指揮,指畫出的節拍來演奏;即使仔細聆聽其他聲部的演奏,也未必確保知道這時候的我們到底創造出了什麼效果,只能緊緊盯住眼前的譜,跟好拍子,在適當時機彈出需要的音符與節奏。我們要練習在任何時刻,都要知道別人演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