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棒有四法
無人能與祢相比
擊鼓揚聲讚美祢
無人能與祢相比
擊鼓揚聲讚美祢
打鼓會運用到的地方分成手指、手腕和手臂,而手指的功能在於幫助速度的提升和小聲的控制,練習的重點是要確定肌肉的使用是否正確。以一般握鼓棒的方式來看,需要鍛鍊的是每一隻手指牽連到的肌肉,所以分開來練是很好的起步。手指只是打鼓會用到的一部份,並不是手腕和手臂都不需要練習。手指有力量會像是自然的反應,而不是刻意要抓放鼓棒,應該是感覺上讓鼓棒碰到手指又自然反彈。
一般而言打擊動作只向下而不向上,也就是說不使用自己的手腕硬將鼓棒提起來,而是利用鼓皮本身的彈性去幫助鼓手打擊之後鼓棒自然回彈,好處是可以讓鼓手可以用較省力的方式,作長時間的打擊。
當音樂的表現要豐富細緻,就需要打擊樂器的輕重音來襯托。當擊奏的速度越快就需要用技巧,輕省地學習使用4種打擊運棒之方法。剛開始學打鼓的時候,必需有4種打擊運棒之觀念:F(Full Stroke)、U(Up Stroke)、D(Down Stroke)、T(Tap Stroke),這四種打擊技巧於1900年就被提出討論使用。
對初學者而言,這4個動作可以幫助你的力度、音量與鼓棒控制,尤其是重音輕的表現,是很重要的技巧。但是用於輪鼓(Roll)則會感覺不順暢,因為輪鼓的要求就是綿密、細緻、均勻。所以剛開始時,應該要就個別的打點確實的練習,直到能夠輕鬆自由的控制鼓棒的高度為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比較高階的仿真電子鼓,鼓皮的彈性較容易呈現鼓手輕重音技巧的效果。
下面圖例用同一隻手握棒,在高點時,鼓棒離鼓面高度約30公分左右。在低點時,鼓棒離鼓面高度約3公分左右為標準。需要掌握鼓棒彈跳的慣性與時間差,並充分利用鼓皮反彈的動能來練習,等技巧純熟再用於左右手交叉打擊運棒。
I 音量大小的影響因素
1.Down Stroke
開始於高點,結束於低點。鼓棒由高點向下敲擊之後,用手控制鼓棒停於鼓面上方約1吋之低點位置,此為重音之打法。
Up
Down
2.Up Stroke
開始於低點,結束於高點。鼓棒由低點敲擊之後,結束時用手控制鼓棒移至高點位置,此為輕音之打法。
Down
Up
3.Tap Stroke
開始於低點,結束於低點。鼓棒由低點敲擊鼓面之後,結束時停於鼓面低點之打擊位置,此為輕音敲擊法。
Down
Down
4.Full Stroke
開始於高點,結束於高點。鼓棒由高點向下敲擊之後,鼓棒回至原先高點的打擊位置,此為次重音敲擊法。
Up
Up
I Hi-Hat Down-Up 打法運用
Hi-Hat 的打擊是小手臂向下時打一下(Down Stroke:開始點高結束點低,此時右手腕凹),小手臂提起時用手腕再打一下(Up Stroke:開始點低結束點高,此時右手腕凸),此打法拍點較準確,而且小手臂擺盪一次可以打出兩點,類似大鼓的單腳雙踏之原理相同。如此手臂可以節省一半的力氣,也等同加快一倍的速度,不但手臂較不容易疲累,更可以獲得強弱分明的音色。
話說回來 Down Up 之Hi-Hat 打擊法不是唯一,Tap Stroke打擊法也常常用在 Hi-Hat打擊,就是開始點低,結束點低。鼓棒由低點敲擊之後,停於低點之打擊位置,此為連續輕音敲擊法。另外Up Down 之Hi-Hat 打擊法也常被採用。
I 打擊4法的關聯性
1.Down Stroke
接下來的打擊可能是Up Stroke或是Tap Stroke。
2.Tap Stroke
接下來的打擊可能是 Up Stroke 或是連續輕音敲擊 Tap Stroke。
3.Up Stroke
接下來的打擊可能是 Down Stroke 或是 Full Stroke。
4.Full Stroke
接下來的打擊可能是 Down Stroke 或是連續 Full Str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