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的概念


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神

已經照在我們心裏

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速度指音樂進行時節拍的相對快慢程度,此詞源自拉丁文 tempus 。速度用語或節拍,標記在一首樂曲或一般樂曲開始處的譜表上方,作曲家根據所要表現的內容而規定的,又是演奏者表演音樂作品的主要依據。

運動或是休息中的人,其平均心跳會慢一些,容易緊張或是運動中的人,其心跳會快一些。正常一般人的心跳大都認定是每分鐘 72 下左右(72 bpm)為標準,所以很多抒情歌曲的速度範圍,位於60 bpm ~ 78 bpm之間,如此一來歌曲就容易引起共鳴而打動人心。


一.速度感不等同於節奏感

鼓手在樂團中扮演控制樂曲進行速度,與穩定保持速度節奏的重要角色,就算技巧再高超純熟,一旦缺少速度的概念,演奏時拍子丟三落四,那這樣就很難獲得他人的認同。其實速度感不好是可以改進的,不只是鼓手,歌唱者或是樂手都需要培養。

但是有很多人常以為速度感好的人節奏感一定好,其實未必。怎麼說呢(參看節奏感自測?現代流行音樂曲風裡以4/4來說,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多數第1拍強、第2拍弱、第3拍次強、第4拍弱,而和弦多出現在第1拍強拍及第3拍次強拍,甚少出現在2、4弱拍。爵士鼓手的小鼓之鼓點落於每小節的2、4拍,賦予弱拍一種強調音色、小鼓爽脆的音色給弱拍呼應對稱的力量,這樣音樂才會有流暢前進的感覺。

所以音樂進行中,拍手最好拍在第2、4拍,也就是說與第1、第3拍強拍相呼應,同時與鼓手小鼓拍點一致,這樣不但讓歌曲流暢具說服力,也能幫助鼓手穩固節拍速度。有的人可以準確拍手拍在第1、3拍,確無法拍手拍在第2、4拍,只能說此人只具備速度感,而節奏感還有進步的空間。

節奏感好的人在音樂進行中,能很快的分辨出曲子的每小節第2拍及第4拍,並且持續在第2拍用手拍掌1下,第4拍用手拍掌2下,也可以在曲子每小節的第3拍拍掌1下,要是能夠在曲子每拍的反拍手拍掌1下,持續下去並且穩定不落拍,通常這樣的人會具備絕佳的速度感與節奏感,如果沒有學打擊那就太可惜了。


二.拍子的時間值

音樂的拍子,是根據樂曲的要求而定的,比方說每1分鐘是60秒,每一秒鐘手拍1下,那麼曲子一分鐘為60拍,可以寫成60 bpm(60拍/每分鐘)。同理每一秒鐘拍2下,此為120 bpm。每一秒鐘拍3下,此為180 bpm。也就是1秒,那半拍為2分之1秒,如果樂曲的速度為每分鐘120拍(記為 120 bpm)的時候,那麼每一拍占的時間是半秒鐘(半拍是1/4秒),現在是半秒鐘打1拍,前面是1秒鐘打1拍,顯然後者要比前者快,以此類推。這也就是拍子的時間值,簡稱時值。

如果要快速計算出樂曲的速度,以10秒鐘算出曲子走幾拍,再將此數值乘以6,得數就是此歌曲1分鐘的速度。例如一首4/4歌曲10秒鐘走完4小節,那麼4小節*4拍=16拍,16拍*6= 96 bpm

當拍子的時值定下來之後,比如4分音符為1拍時,8分音符就相當於半拍,全音符相當於4拍,2分音符相當於2拍。而16分音符則是1/4拍,換句話說,也就是1拍裡有一個4分音符,有2個8分音符,有4個16分音符。再比如以8分音符為一拍,4分音符就是2拍,2分音符是4拍,全音符是8拍,而16分音符即半拍,這樣,當拍子的時值確定後,各種時值的音符就與拍子連在一起。

使用節拍器培養速度概念是學習音樂最好最正統的方法,用節拍器測量出該曲子的速度,並且將它寫在樂譜左上角曲名的旁邊,是一般的方式。


三.速度的範圍

以歌唱的角度來說,快歌速度很少快過160 bpm,慢歌速度很少慢低於50 bpm。而以爵士鼓的節奏(Rhythm)舉例來說,不同的節奏會有不同的速度範圍,比如 Cha Cha 節奏速度通常為100~120 bpm之間,Swing 節奏速度通常為90~200 bpm之間,範圍最大。

再以爵士鼓的過門來說,如果6連音過門只練到84 bpm,鼓點才打得清楚漂亮的話,那麼當曲子速度超過84 bpm,使用6連音過門就可能造成拍子混亂,需慎重考量。


無論是歌唱者或是樂手在詮釋一首曲子,應該先確定一首曲子的速度,因為速度決定了歌曲最基本的情緒與曲風。有很多人對自己沒信心,認為速度感是天生的,如果速度不穩就註定一輩子與演奏樂器或是合唱團沾不上邊了,也有很多人都忽略了速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