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賜高爾夫
在敬拜團服事的同時
神看顧我的工作之外
也恩賜另一項有機會
播灑福音種子的事業
在敬拜團服事的同時
神看顧我的工作之外
也恩賜另一項有機會
播灑福音種子的事業
感謝神的教學見證
30多年前從事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多年,但是比較不適合生意上需要交際應酬的部分,在信主受洗之後,讓自己有信心轉型到有興趣的高爾夫球與打擊樂器的教學工作上,雖然歷經波折,感謝有主同在的蒙福。
猶記得高爾夫教練術科測試的情景歷歷在目,越是接近第一洞發球台時,心跳越不正常忐忑不安,一直禱告不敢斷 ......,只期望開球不要OB就好,全心倚靠全然交託,之後越來越順手,反而打出超乎平常的水準,從此就這樣延續多年的高爾夫的工作,同時也在教會全心服事主。
藉由工作感恩,很容易帶著耐心與愛心對被教授的對象,很快的拉近我與學員之間的距離,不但在工作中因此得到喜樂與釋放,神也給我機會在每節課前為學員祝福禱告,福音因此不知不覺地散播出去。
雖然退休了 分享美式教學給球友
高爾夫與爵士鼓都有事半功倍的捷徑,學員的進步是我的動力!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就從高爾夫球中得到樂趣。
話說一次不到 3 秒鐘的全揮桿擊球姿勢,要注意的地方有200多處,這怎麼可能面面俱到,等到你完全想好準備擊球時,恐怕天已經黑了。因此每次揮桿只能注意一個地方,練到最後矇眼揮桿也要能打到球才行。建立一個完整正確的高爾夫觀念,正確的擊球姿勢才是贏得好成績的不二法門。
I 可知道
1.桿頭路徑與揮桿平面的重要性?
2.左右曲、球飛不高只差在觀念?
3.那些肌肉群掌控球飛那一邊?
4.上桿與下桿動作的時間一樣嗎?
5.上下桿是相同的軌道圓弧嗎?
6.適合自己球桿要如何得知?
7.腕力體重肩臂不會用才打不遠?
8.長桿打得好時短桿就打不好?
9.怎麼長短桿的好球率差距甚多?
10.初階、進階球員的技巧不同?
11.選手擊球頭可動,業餘卻不行?
12.練習場球球是好球,怎麼下場卻碰不到球?
13.就算通通都知道,該如何檢視並修正問題?
高爾夫的打法跟打球的人一樣多,尋找適合自己體型的揮桿技巧,瞭解正確的揮桿觀念,配合適當的教學器材,有效率的練習才是進步的當務之急,上述所提的也就是每位學習球友的學習目標,要知道三個月破百桿不是夢。
I 學習揮桿8環節才能進步神速
1.瞄球(Address Stance)
要有正確的姿勢,才可使你的高爾夫技術有所進步,而好的擊球準備動作,一定是有一個穩定的下半身。
2.上桿(Back Swing)
這是整個揮桿動作的首部曲。講的是旋轉身體肩膀大肌肉,與將球桿向後(右)舉起。其實轉動的不只是兩邊肩膀,除了肩膀以外,一起轉動的還有球桿與持著球桿的兩隻手臂這兩個部分組合而成,而以旋轉身體大肌肉為優先。這個動作與擊球距離遠近有直接的關係,而且是重要樞紐。
3.曲腕(Cock )
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發現曲腕動作,其實是種本能的生理反應。比方說,離果嶺有相當距離,我們的身體自然會反應,把揮桿的弧形做到最大再曲腕。一般人天生就具備該種能力,只不過經過後天錯誤的練習將它練混亂了。
4.上桿頂點(Top Swing)
一般球友常誤會以為,上桿頂點越高,自然就會擊出遠距離。其實上桿頂點因每個人的柔軟度而異,重點是只要類似上緊發條為依歸,練就柔軟度越好上桿頂點自然就越高。
5.下桿(Down Swing)
下桿動作就是球桿舉高後,把球桿放下去這個動作。會感覺左臂帶領球桿握把垂直下插地面,此時左膝略有抵擋作用,藉由右膝靠向左膝這個衝擊動作,將球桿桿頭重量,整個衝擊釋放到球上。上桿動作約1~2秒而下桿動作只有約0.5秒,上桿與下桿動作需要練到一氣呵成。才能藉由同時轉動所有的關節,在擊球時產生最大的衝擊力量,達到揮桿目的。下桿時全力旋轉右半身,將全部凝聚的力量,集中到桿頭而釋放到球上。下桿動作正確與否,對球的旋轉方向,也有有很大的影響。
6.擊球(Impact)
當以幾乎完美的角度完成下桿動作的話,在第一時間內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擁有一種想回拉的反射動作,而擊球動作,主要重點則是釋放桿頭的時間與角度。如果能掌握這種直覺,把球桿由「上」往「下」揮擊。將球桿桿頭的重量,加上桿身的彈性,往下打出令人滿意的擊球力道。
7.送桿(Follow Through)
擊球後球桿延伸的方向,與球友的平衡動作兩部分稱為送桿。這個動作對球的飛行方向,與球旋轉的高度極有關聯。而一般球友的很容納忽略送桿動作,都只注重上半身的手臂迴轉,孰不知送桿動作的確實與否,攸關釋放桿頭的力量多寡。送桿動作其實得追溯到擊球動作,如果我們的擊球動作做的很好,自然可以做出輕鬆不著力的將球桿頭送遠。
8.收桿(Finish)
揮桿技巧的最後一個環節叫做收桿,將兩臂伸直部分,手腕至手肘段,向上折起至左耳邊高度。將右肩旋轉至左腳尖正上方處。收桿有分倒C型或是直立型2種。有許多球友以為千萬不要學職業選手的倒C型,很容易受傷的。這個觀念不太正確,其實這要因每個人的柔軟度而異,不要免強只要注意上桿與下桿動作,擊球後自動可以完成收桿。
實際案例
I 決心與專心
任職於馬來西亞龍城集團的張O瑀先生,從未上過高爾夫課程的他希望能夠徹底了解高爾夫球,在台灣停留的時間只有一個星期之下,2009.6.23於報名,並立即上第1.2節課,而報名前的水平大約是18洞100桿左右。6.25上第3.4節課,6.26上第5.6節課,6.28上第7.8節課後回馬來西亞。隨即於2009.8通過馬來西亞差點證明為16桿,另外外在2009.9通過差點14的證明考試。2009.10.20上完最後第9.10節短桿及推桿課程,後續如何等待通知再向各位報告。
寄件時間:2010/01/26 (星期二) 15:34
主旨: 親愛的老師你好
好久不見最近好嗎? 學生在這邊給你拜個早年: 祝老師虎年行大運~ 財源滾滾~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年底學生也是比較忙,忘了跟老師說:我在去年十二月差點成為11了,目前一切都還不錯,不過我的三號木桿較不穩定,想請教老師能否給我一些tips,有時候打一些比較長的球場 second shot就很需要三號木桿, 謝謝老師!
寄件日期: Tue, 3 Nov 2009 13:39:02 +0800
主旨: 親愛的老師您好!好消息向您報告
近日可好,一個好消息忍不住要馬上告訴您,這個月新的 handicap 出來了,我現在打入12差點!希望可以在年底前打進單差點~~~(勤練推杆 short game 中^^) 也希望我朋友高銘他們幾位在您的教導下也能突飛猛進。
感謝您祝喜樂安康 馬來西亞 少瑀
I 國際的肯定
來自韓國的李O炯先生是高爾夫初學者,但是他有合氣道4段與跆拳道3段好身手,2011.5.12報名上課,上3節課5號鐵桿就能擊出180碼的距離。
來自日本日立公司球齡10年之單差點好手鈴OO太郎先生2002.8.2報名上課。
鈴木先生其學成後,介紹日本伊藤忠商社台灣公司的長南陽一先生2002.11.4報名。
日本日立製作所赤OO夫先生2002.11.8報名上課學球。
來自韓國任職中華開發銀行的林O淳小姐2002.5.17報名。
來自香港的翁O國先生經他人介紹於2002.10.30報名學球。
2006.8.9家住東京豐島區之張O立先生,利用來台灣探親時來學高爾夫球一個學程。
I 高手的自信
進階學員鄭O仁先生,任職於巨麥廣告公司。1996.6.3報名高爾夫教室進階班,當時鄭先生的差點為17,在上課學球3個月後,1996.9.8 於翡翠球場以75桿得NP1報社杯總桿冠軍,打破畢生最低桿記錄。
I 三個月破100桿
入門學員張O智先生,原服務於中華汽車公司楊梅總廠。1996.4.20報名高爾夫教室入門班一期,從握桿開始學習,1996.5.23結業。1996.7.17 第5次下場,不到3個月以98桿在楊梅球場破百。7個月後,1996.12.6以88桿於楊梅球場破90。不到9個月1997.1.11於楊梅第一球場以83桿邁入高爾夫新境界。繼張先生之後3個月破百的學員不勝枚舉。
I 八年的無奈
三亞工程公司林O能副總經理,畢業於美國紐約Pratt大學建築研究所。有8年高爾夫資歷,卻始終無法突破100桿。我們找出原因是他在上桿及下桿是相同圓弧的錯誤觀念下長期練習,才累積8年的無奈,在他上過二節課後,立刻用正確的觀念練習而完成破百的心願,如今他的成績皆保持在80~85桿之間,並曾經有9洞37桿的個人記錄。好球技擴大他的高爾夫人脈使他獲得許多商機,後來也成為蘋果高爾夫的老闆。
I 團體教學
瑞典易立信(ERICSSON)集團認為高爾夫是高級主管的必修課,所以易立信遠傳事業部於1999.11.22撥出教育訓練費,委託代訓一期八節課共9位上課,其中包括副總經理Claes,經理Anders、Alex、Erik4位瑞典人及美國籍經理Glenn Hockenberger,易立信成員共23位上過完整課程。
I 勤學的學員
在香港九龍經商之董O興先生2003.10.9報名,利用每次來台灣出差的機會來台北學球。
1999.1.21台東之陳O昇先生報名,經他人介紹每月利用2次台北出差的機會學球。
來自竹東之學員彭O苓小姐為一位瑜珈老師,經由介紹於1996.10.19報名後,每星期六下午不辭辛勞,開車近1個半小時來台北學球。
多年後胡同學的回應
陽明海運公司團體教學的喜樂
美式教學的特殊
韓國武術高手李戴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