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調音


求祢不要讓我們陷入

只重今生而輕視永恆的誘惑中

只顧身體而忽略心靈的網羅

在有麥克風收音情況時,比如說現場演奏(Live)或是在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中,有可能鼓皮或是鼓桶身的自然共振(Resonant)共鳴聲(Toneor Pitch)太多,造成殘響時間過長。這時就需要採用各種方法來弱音抑制,也會有不同的聲音效果,而弱音 (Muffling) ,就是我們要使用的材料又稱阻尼 (Damping) 。

對於鼓手而言,一定隨身帶鼓鎖,還有用來暫時消音的墊布.....等等,因為現場都需要調鼓的。


一.厚膠布(Gaffer Tape)

捲成管筒狀

在鼓框邊緣平行貼上筒狀膠布

在鼓框邊緣垂直貼上筒狀膠布

1.將厚膠布撕成2.5cm長*2.5cm寬之大小。

2.厚膠布有黏膜之面朝,捲成管筒狀。

3.將筒狀膠布平行貼置於距離鼓框邊緣1吋之處(2.5cm)。

4.將筒狀膠布垂直貼置於距離鼓框邊緣1/2吋之處。

5.大尺寸之鼓需要多個筒狀膠布,才能達到弱音的要求。


二.弱音環(Muffling O-Rings)&弱音器(Muffler)

1.用舊鼓皮或是薄塑膠片,依鼓面之尺寸材剪成圓形,離外環1.3~ 2.5cm處將內圓剪下如圖,弱音環也可貼於鼓皮內側(打擊面的反面)。

2.目前弱音環多半有各樣尺寸現成品可供挑選,價位公道。

3.將其放置於鼓皮上,就會有明顯的弱音效果。如果應用於小鼓的話,小鼓之高音(高頻)會衰減,殘響更短。

4.使用弱音環的話,小鼓打鼓邊(Close rim & Open rim)的音色皆不正常。

5.弱音環可說是高頻的殺手,加上弱音環鼓聲通常會傳不遠、共鳴殘響時間短、鼓點不清楚,使用者不多。

6.弱音器與弱音環用途相同,但是錄音室採用較廣。有的弱音器置放鼓桶身近打擊面,有的弱音器夾放鼓框近打擊面。


三.特殊鼓皮

1.雙層鼓皮:因為皮厚,自然共鳴聲較短,優點是耐打,缺點是打起來費力,不適用在需輕敲擊之音樂場合,Remo之Pinstripe雙層油面系列鼓皮是其代表。如果再加弱音環,可能共鳴度不佳囉。<

2.減振環鼓皮:鼓皮內側外圈因為有像弱音環之減振環設計,共鳴聲自然較短,甚至有雙層減振環鼓皮之設計,如Remo之Powerstrokes4系列鼓皮,此鼓皮不適用於木質鼓桶身,鋼質鼓尚可。


四.其他材料

1.手帕:手帕摺成小方塊,手帕之一角用小夾子與鼓框夾住。

2.衛生紙1:衛生紙摺衛生紙之一角用膠帶浮貼於鼓框上。

3.衛生紙2:鬆開響弦,在響弦與下鼓皮靠近鼓框(Rim)處放入2層厚的薄紙巾或是衛生紙,紙的厚薄與放置處的不同,會有不一樣的小鼓聲。

4.在小鼓響弦與下鼓皮靠近中心處,放入一條棉線或是尼龍線,線的粗細與放置處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小鼓聲。

5.在鼓面上放置一層布面,使其音色略帶沙沙聲且變得朦朧。

6.黏土:揉搓成小塊,貼置於距離鼓框邊緣1吋之處,大尺寸之鼓需要多個黏土,才有弱音效果。

7.減振凝膠:目前小學生流行的水晶寶寶,是不錯的減振矽膠,小學福利社1包賣10元。


五.其他

在鼓皮上貼東西來調音,這可是不得已、非用不可的下策,好的鼓是不需要貼東黏西。

1.下鼓皮(共振面)貼上厚膠帶,可縮短共鳴時間,缺點是下鼓皮振動不完全,一般不採用。

2.不建議在爵士鼓內塞消音海綿。

3.打在鼓心、鼓邊、鼓框、鼓框+鼓面的聲音都不太一樣,可以加以運用變化,甚至打在鼓架上都是可以利用的音色。

4.古典打擊樂手有時會因為要打大聲至小聲,會從中間打到最靠鼓框邊緣2cm,比較專業的鼓手會利用鼓皮或鼓或架子製造他們要的音樂效果。

5.減小爵士鼓的音量:將布、棉花、或消音棉填入鼓的內部,不只不會影響打擊觸感,且不會傷害樂器,當不用時再取出消音物即可。銅鈸類的可以如法泡製,用大夾子將布類棉類夾在銅鈸上。可以在爵士鼓上鋪毛巾,或是在樂器行買同尺寸鼓專用消音墊。

經年累月真正有創意的音樂家會探索出樂器的每一角落與裂縫,發現樂器的優點與缺點,限制與可能性。演奏者也能夠熟悉他的聲音,細微的音色和隱藏的美聲,培養出令人震驚的高超技藝。然而要表演的很好不是那麼容易的,技巧純熟的表演者也有可能產生許多的複雜的音色,聲音和節奏形式上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