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敏銳度


這世代要看見主的榮耀

和平喜樂要散佈在全地

每個人對於音樂的喜好,往往受到其音樂背景及文化的影響,倘若堅持某種風格的音樂才是神聖的,便是侷限神的廣度與深度了。用詩歌來宣教正如同現今使用文宣品、廣播、電視的方式來傳福音,這些都只是宣教的媒介,因為聖經從未提到神對音樂風格的偏好,而真正感動人心的是神,其實以許多種不同風格的音樂來宣教,更能夠打動不同年齡層的族群。

具體的做法


一.多看、多聽、多想

生動活潑的表現方式,或許讓人感到不適應,但卻讓會眾滿心的歡喜和感動,也得到神滿滿的恩典,揀選和給予的在乎神,絕不會因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忽略那顆真誠的心!一首美妙的詩歌就像是一灣淺淺的溪流,輕輕流過你我的心,也像是乾季過後的第一場及時雨,讓乾涸已久的心在那一瞬間得到滋潤。無論是以何種方式來呈現對神的讚美和感謝,重要的是喜樂和敬虔的心。

不要刻板地成為一個樂器機器人的樂手,要成為一個用心來演奏的人,做出的內容要和音樂合為一體。用心去感受一曲子中,其他的樂手所表達的情緒,與大家融合在一起。還有必須注意的是過與不及都會造成音樂會的敗筆。多看別的樂手演奏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會學到不少創意。換言之,音樂的學習應是多元化的知識、經驗......等等的不斷吸收,闊張自己的領域與境界。


二.經驗的累積

假設曲子的進行是一個跑道,跑道跑久了自然曉得哪裡要轉彎、哪裡有坡度?而我們大概可以在哪裡加速、哪裡狂飆等等…路熟了至少胸有成足。那麼在日積月累之後,你會跑的跑道是不是愈來愈多了呢?而就算是新的跑道,我們也能看出它的玄機,熟練後效率自然也大幅提升。

通常樂手的情緒會直接帶動整體音樂的起伏,如果我們只是在演奏,其實距離至聖所還有一大段距離。全心去體會我們的演奏,及別人的演奏;思考別人和我們在同一首曲子,或一段旋律,甚至一段演奏中,有什麼不同,別人如此演奏的情緒表達的感受是如何?而自己的表達方式又如何?兩者不同的味道在何處。


三.不要彈得太多

這是很重要的一環,試想交響樂團的樂手的是否從頭到尾一直演奏?當然不是。因為作曲家與編曲家需要在不同的樂句,以不同的樂器鋪陳做出段落層次,來描述情感與意念。反觀很多敬拜樂團鼓手從第1首詩歌演奏到第6首詩歌,打的節奏都一個樣,其他貝斯手、吉他手與鍵盤手從頭演奏到尾都沒休息,這樣一來音樂無層次不說,常常造成台上音場混濁,亂哄哄成一團噪音。試想噪音如何打動人心,年長者恐怕耳朵想塞衛生紙,避之唯恐不及。


四.與音樂場景的配搭

1.音樂被拿來烘托情境氣氛補充劇情及心境描寫,形成隱喻、旁白、象徵等功能。

2.中立性的背景音樂,可以用淡化的音樂節奏,可用來處理柔性的禱告空間。

3.聚會開始了,宣告敬拜的開始,莊嚴氣勢或溫馨慈愛的意境導入,就會利用特殊打擊手法來作呈現。

4.聚會結束了,宣告敬拜的終結,但其意境繼續綿延,此時就會利用打擊手法來作結尾。

5.不同速度如行板、慢板、少急板與快板......等(請參考音樂術語),也會營造不同氣氛。

6.多元化充實自己

個人的涵養素質、家庭與人際關係、個性喜好會非常直接地呈現在音樂上,而不只是單純的演奏能力、技巧、樂音的組合而已。如果一個樂手學習的方向侷限在自己喜歡的品味上,而沒有涉獵多樣化的音樂,那麼在音樂上的見識恐怕是狹隘平凡的。而往往我們只對音樂本身或音樂技巧的成長有興趣,而沒有察覺音樂的內涵其實是每位音樂人的總體表現。

某些音樂的律動聽起來有明顯3連音符的感覺例如 Swing、Shuffle、Slow Rock....,某些音樂的節奏律動聽起來有明顯16Beat 音符的感覺例如 Funk,一般流行音樂的節奏律動聽起來 8Beat 的感覺例如 Rock.....。不同的音樂線條,必須用不同的手法獨奏,因此先洞悉音樂線條是需要的。先別管這樣有沒有創意?這樣夠炫嗎?這類的問題,而要想這樣流暢嗎?演奏的音樂與律動能搭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