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概念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
必在基督耶穌裡
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
必在基督耶穌裡
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打擊樂手必然會遇到調音的問題,而將爵士鼓調出適當合用的音色(Tone)與音高(Pitch),各別的鼓彼此音色(Tone)、音高(Pitch)與音量要平衡,才能演奏出合宜的音樂,所以調音就是一種平衡的藝術,調音技術是鼓手打擊技巧之外很重要的一環,此技術也常常被要求而忽視了。
I 為什麼要調音
1.音樂演奏場所不同(內場、外場、回音時間長短、空間大小不同......等)。
2.選用一套新爵士鼓,或不是自己慣用的套鼓硬體組合。
3.鼓皮經過長時間敲擊之後,造成鼓皮四周的鬆緊度不一致。
4.音樂曲風的不同需要。
5.當鼓皮凹陷點過多、年久無彈性或是敲擊破裂之後,需要更換鼓皮。
I 鼓的調音基本原則
1.鼓皮
(1)鼓皮一定要有足夠的緊度共振,而產生共鳴聲,而打擊技術才得以發揮。
(2)不同系列的鼓皮會有不同聲音呈現,即使是同廠牌同規格的每顆鼓的最佳共鳴度與音程,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因為每一顆鼓的音色之最佳頻率響應都不可能一樣。
(3)在鼓皮貼上阻尼(Damping)改變共振的話,會有微妙的聲音變化,但是只在有需要時才如此行。
(4)鼓皮打擊面(Batter side)鬆緊度合宜,打擊技術才得以發揮。當鼓桶身共振與鼓皮一致的話,共鳴比較飽和圓潤,也容易獲得最大音量。
(5)打擊的力量剛好到鼓皮能承受的極限,鼓皮得到了充分的振動,這個音量就是這套鼓的最大音量值。
2.共鳴度
(1)鼓聲一定要有共鳴,音色才會圓潤傳得遠,每顆鼓皆以最飽和鼓皮共鳴(Resonant)度呈現。
(2)鼓與鼓之間的共振干擾不可太多,而每顆鼓其共鳴音之殘響時間最好一致。
(3)十全十美的調音幾乎不可能做到,因為有時必須犧牲最佳飽和共鳴度,有時必須犧牲音程度數差距,有時又必須容忍些許共振干擾,如何取捨才好呢?端賴音樂風格與經驗來調出最佳平衡點。
(4)鼓的直徑尺寸直接影響到鼓的音高,這個不是調就可以調得來的。除了大小尺寸外,還有鼓桶深度、木頭材質、鼓皮材質、鼓框材質及所在空間等眾多因素所影響,其最佳共鳴度與音程都不同。
(5)有麥克風收音時需要共振外還要加上額外的泛音(overtones)。
3.硬體的差異
(1)雖然目前有高水準錄音技術,但是品質不佳的鼓桶身與鼓皮,很難產生好的音源。
(2)大鼓裡面放一些可以吸掉高頻震動的東西,如放海綿、棉被試試看,會有不同聲音。
(3)真鼓的特性就像人一樣,都有他們獨自的個性,即使是同一個廠牌同行號的產品,個性還是會有些差異。
(4)電子鼓就音色穩定:因為他裡面的音色都已經是妥善處理過的了。
4.人的因素
(1)調音是相當個人化的技術呈現,每位鼓手調出來的聲音效果,必須被一般聽眾與音響工程師接受。
(2)一般來說打擊者所聽到的音色,與站在遠方的人所聽到的音色會不同。越接近鼓本身,越容易聽到音頻比較高的聲音。但是越遠,則音頻低的聲音偏多。所以調音最好在演奏現場進行,而不是先在家中調好,鼓送到現在卻不調音。
(3)演奏現場都有相當多的效果器與專業的音控在背後。專業人員不同,鼓音色會有不同。
(4)一整套鼓組中鼓與鼓的音程度數差距與音高,必要與曲風及音樂類型配合。
(5)用腕力擊奏和鼓棒迅速收回,與鼓棒壓鼓皮擊奏的音色及音高是不一樣的。
I 影響鼓聲音色的要素
1.擊鼓的方式。
2.鼓皮鬆緊度的調校。
3.擺放鼓的位置及環境:調校好的鼓都沒問題,有時放套鼓的
4.鼓桶身的材質、木料、配件、吊掛系統加上鼓皮關係到音色音質,比如楓木與樺木質小鼓桶身,其音色溫和飽滿,適合室內場所或是教堂使用。在室外場地或是熱門音樂則比較適合鋼質或銅質小鼓桶身,其音剛烈和有嗡嗡共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