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打手鼓
打擊手與鼓手要配合
和其他合奏者合一
向神獻上讚美的祭
擊鼓容易但要悅耳
就要以感恩的心學習
量力打手鼓
打擊手與鼓手要配合
和其他合奏者合一
向神獻上讚美的祭
擊鼓容易但要悅耳
就要以感恩的心學習
很多時候,打擊手鼓小樂器的演奏比爵士鼓還難呢!因為對於爵士鼓手而言,他所要處理的基本節奏比較單純,就是單純的從爵士鼓套鼓打出節奏,但是打擊樂手演奏的樂器,常常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需要處理與掌握的音色,相對的也多而複雜。因此一個好的打擊樂手,其實他要掌握的複雜度是比較高的,有些打擊樂手需要負責至少二、三十種不同的打擊樂器,就像魔術師般不斷換樂器演奏!其實他比爵士鼓手還忙碌,相反的爵士鼓手只要握著一雙鼓棒就能搞定了。
不同的打擊小樂器均有其獨特的敲擊法,而且每種樂器需要注意的特色也不同,應用的地方也不同。不過剛開始必須先概略知道小樂器正確的拿法,如何敲、敲那個部位。再試著用各種方法敲擊小樂器,憑自已的耳朵仔細聽並反復予以比較創新,自行找出自已認為最好的方法,另類打法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手鼓小樂器的演奏者,必須瞭解爵士鼓的基本節奏與過門的處理模式。因為打擊樂手在爵士鼓過門的時候,手鼓小樂器要停下來,至於停幾拍或特殊技巧處理,則需要兩個打擊樂手的練習與默契。
I 不可輕忽的技巧與音樂性
手鼓可以帶動現場活潑氣氛,是無法以其他樂器取代的,但是要注意的是縱然看似容易操作的節奏樂器,倘若交給不熟練的操作者,或是忽快忽慢,或是跟不上節拍,有可能導致音樂節奏混亂而影響整個樂團。
以節奏為主的音樂領域中,經常要用到各式各樣的打擊樂器,同時也更能發揮音樂的特色。這種例子在西方音樂中,以拉丁美洲的音樂和爵士樂最為顯著。在中南美洲,尤其是巴西的音樂,應用大規模節奏樂器,組合成複雜的樂曲。曼波、森巴和其他的樂曲在混合了各種類型的曲式和打擊樂器變化多端的音色配合之下,才能有這種熱情、活潑的效果。
在很多音樂場合爵士鼓手常常被邀請在樂團中演奏手鼓康加鼓(Conga)或是邦哥鼓(Bongos),雖然節奏拍子沒有問題,但是康加鼓打起來卻七零八落,原因是康加鼓單獨一個鼓必須能打出6種以上不同音色,爵士鼓手沒練過就一定有問題!因為單獨以鼓棒敲擊手鼓,也只能呈現一種音色,所以用手擊鼓與使用鼓棒擊鼓是兩個不同領域。
同樣一個三角鐵,專業者打出來的音色就是不同。同樣是沙筒鈴(Shaker),專業者搖出來就是不同的聲音,其差別在於專業打擊手練習很久,累積下來的經驗所致。
I 打擊小樂器與爵士鼓的配合
1.一般來說曲子進行中,小樂器是配合爵士鼓以節奏的形態反覆出現,爵士鼓過門的時候,小樂器最好停止,但有時會獨以小樂器作音效過門。
2.雖然小樂器的角色是配角,但仍是重要角色,主角是主要的節奏樂器爵士鼓,小樂器使用時應配合主要節奏樂器爵士鼓,方法有所不同。
3.一首曲子為求多樣化不一定只用 1~2 種小樂器,也可以視需要在爵士鼓過門的時間,更換他項小樂器作下一段落的樂曲進行,做層次與變化。
4.每種打擊樂器的最佳使用法都不太一樣,每種樂器需要注意的特色也不同,應用的地方也不同。各種打擊小樂器均有其獨特的敲擊法,不過剛開始必須先概略知道小樂器正確的拿法,如何敲、敲那裡。再試著用各種方法敲擊小樂器,憑自已的耳朵仔細聽並反復予以比較,自行找出自已認為最好的方法,另類打法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各類敲擊樂器在原有的音色上也有很大的變異愊度,這些變異主要是取決於敲打的方法,比如用不同的鼓棒(木、膠、布、線、金屬等)或敲打樂器不同的部分,就會有不同而且獨特的聲音。例如用硬幣刮擦大鑼的表面,或用報紙輕打吊鈸等等。
I 自我評估是否適合演奏手鼓小樂器
1.節奏感好不好
以4/4拍音樂進行中
2.拍子穩不穩定
音樂進行中,拍手不會忽快忽慢。
3.對樂器瞭解否
對想用到的小樂器的敲擊法與音色表現是否有所了解,以打擊康加鼓(Conga)為例,是否具有單獨一個鼓能能呈現6種以上不同音色的敲擊技巧。
4.是否願意學習
想當一位稱職的打擊手的話,所有敲擊技巧與音樂性都必須花時間與精神來學習。
有很多樂團的打擊樂手,其爵士鼓技巧甚至比爵士鼓手強得多。所以不光只是有熱心有誠意的人即可操作手鼓小樂器,而不是一時興起拿起小樂器就想要與樂團合奏,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