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場的應變
人生遺憾的是只責怪自己
早知道這麼做不就好了嘛
對過去發生的事從未釋懷
早知道這麼做不就好了嘛
對過去發生的事從未釋懷
對可能發生的事,害怕無法掌控狀況,產生極度緊張的情緒而有過多的焦慮與壓力。比如缺乏練習,或是,每一種打擊樂器,要發出好聽的聲音與節奏,都必須經過每天持續而有效率的練習,熟能生巧才能在遇到緊張的場合克服緊張。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唯有不斷地練習,不斷地累積經驗。
恐懼怕被批評,因為大多數教會鼓手都不是職業打擊樂手,如果以CD播放出之曲子,其中鼓手的表現打分數為100分來說,一般業餘鼓手台下要是能練達90分的火候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是一上台,心情緊張加上手腳不聽使喚,快慢強弱不能兼顧,因此表現僅只達到60~70分是很正常的。
I 怎麼知道自己處於緊張
1.演奏時發現在一直深呼吸加上頭暈的生理現象。
2.演奏時其實應該是舒服愉悅的,如果覺得肌肉緊繃不靈活,那麼就是緊張了。
3.肩膀會不自覺的持續上抬。
4.呼吸時肋骨會痛。
5.會眾很多,一直想上廁所。
6.用力打擊卻發不出應有的音量。
7.握鼓棒的手指會疼痛破皮。
I 容易出現的技巧問題
很多鼓手在套鼓演奏時,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1.小鼓太大聲。小鼓是屬中高瀕音色,再加上響絃所以音色亮穿透力強,一不小心就太大聲。
2. Hi-hat開合度及基本打點沒練好,造成Hi-hat太吵或破音或打點不清楚。
3. Tom-Tom 打擊力道太輕太小聲,聲音傳不出去,或鼓點混濁不清楚。
4.鼓椅高度不對或腳功沒練好,常常大鼓會太大聲搶過 Bass。
5.銅鈸Cymbal被過度使用。
6.演奏時套鼓整體音量平衡沒注意。
7.根據場所調整演奏力度,其意義是說,調整你的打擊方式、音色和音量,使它們在聽覺上適合你正在演奏的場所的大小。而大多數鼓手只是很用力、大音量地去演奏而已。
I 如何減少出錯或是掩飾錯誤
1.如果演奏中突然忘記已準備好的內容,如過門、銜接等,那就不要多想,不要有太多複雜的打法,只要把節奏帶穩就可以了。
2.過門時打亂了拍子,別耽心,只要下一小節打第一拍敲鈸的時間(Timing)打得準,很多人應該聽不出拍子亂了。
3.突然每小節(Bar)之第2、4拍分辨不出來,沒關係,比如原本曲子節奏2、4拍打小鼓,你可以1、2、3、4拍都打小鼓點,等聽出前後拍子關連,再回復正常2、4拍打小鼓即可掩飾。
4.同樣的樂曲,每個人音樂背景不同,所演奏詮釋出來的音樂層次都不會一樣。鼓的也不一定完全照譜宣科,而要視實際需要作臨場變化演奏。
5.鼓手打擊的節奏與過門如果用太多16分音符與切分音的話,一不注意速度常常就加快或不穩定,基本鼓點扎實可以幫助歌曲速度(Tempo)穩定。
6.一場禱告會大約需要演奏超過5~7歌曲,遇上聖誕節可能需要演奏超過10首歌曲,因此通常有經驗的鼓手,不會將歌曲所有的細節熟記,而只記熟歌曲的結構,以及相對應的節奏打法。但是與管絃樂團配合的話又另當別論,需要特別記譜或是看譜演奏。
7.然而太放鬆也會導致拍點不準的現象。這些都表示沒有適當的緊張度了。有時也可能自己身處在過度緊張中而不自覺,以致於無法好好演奏。
8.每次服事前先禱告,倚靠聖靈引導,交託給主,服事後也結束禱告,榮耀歸主。